電商代理商教你開始做電商永遠不嫌遲! 掌握關鍵才能致勝

台灣的電商在 2022 年營業規模達 3,103 億元,首度突破 3,000 億元大關,也是首次與百貨、超商同列 3,000 億元等級的零售業別,而且預估到 2026 年時,電商交易占比整體零售將成長至 11.7%,整體規模將達到 6524 億台幣,這樣龐大的商機,該如何掌握?

電商代理商教你開始做電商永遠不嫌遲! 掌握關鍵才能致勝

電子商務在台灣蓬勃發展,2022 年營業規模首度突破 3,000 億元大關。不過想抓住這波商機,必須先釐清以下 4W1H:

首先在正式跨足電商領域前,必需先要釐清下列的 4W1H:

一、WHAT
想賣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商品?是單一產品、單一類別,還是複數類別?如果是單一產品,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會不會風險太大?這時候可以利用 SWOT 分析,將優勢(strength)、劣勢(weakness)、機會(opportunity)與威脅(threat)都評估後,再決定要如何進行。

如果是單一類別,則要選定利基市場,以目標客群的喜好做為出發點;若是複數類別,則更要注意行銷上的操作,如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,非常重要。

此外,產品的屬性將影響到經營模式,目前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,可以分成下列幾種:

(一)B2C:

企業對消費者(Business-to-Consumer),企業將產品及服務直接銷售給消費者,因為少了中間商的存在,可以用更低的成本銷售給客戶,也能快速提高銷售額。

(二)C2C:

消費者對消費者(Consumer-to-Consumer),主要是在網路上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方式,例如 eBay、Amazon、蝦皮拍賣等。這樣的經營模式成本較低,但同質性高,如何讓商品被看見,有一定的難度,而且因為管控有難度,所以也存在著安全及信任的風險,常常出現收到的商品,品質與網頁上的照片有很大的落差。

(三)B2B

企業對企業(Business-to-Business),企業可以透過電子商務與其他廠商交易,減少中間商的介入,讓購買效率提高,而取得成本可以降低。

(四)B2G

企業對政府(Business-to-Government),企業與政府交易,這就牽扯到政府採購法的相關規定。

(五)D2C

品牌不透過中間商,直接建立官方銷售管道(Direct-to-Consumer),這也是最新崛起的勢力,例如旗下擁有 PAZZO、MEIER.Q 的美而快,營業額及市佔率有顯著成長。此外,身為 D2C 暨電商支援服務業者 91APP 及欣新網,2022 年營收成長率分別達 14.7%及 57.2%,反映出此營運模式正在蓬勃發展。

二、WHO
母嬰產品有其市場、模型玩具也有死忠支持者,在決定商品後,就要思考如何將可能的商品受眾最大化。除了要做基本的市場分析之外,也要掌握未來的趨勢,才不會「押錯寶」。

三、WHY
靠著一件商品走紅世界的公司,不是沒有,但要做到並不容易。無論再怎麼特殊的商品,總是會有類似的產品,要如何比競爭者找到更好的「亮點」、找出消費者的「痛點」,才能真正抓到顧客。

四、WHERE
產品要在哪裡上架,也是很重要的考量:

(一)品牌官網:

透過自架網站的方式,自行全權處理電子商務平台的經營與管理,當然開發及維護成本很高,不過可以完全掌握「關鍵大數據」。

自架的品牌官網,就像實體街邊店一樣,店主掌握度高,但要搭配完整的金、物流,而且如何讓消費者知道,還要願意上門,也是關鍵。

(二)電商平台:

透過平台商提供的服務,將商品上架到平台,例如 MOMO、蝦皮及 PChome。在購物平台開店,需要付一次性開辦費,還有上架費、年租費、成交手續費、金物流處理費等,費用較高。

蝦皮的進入門檻較低,很適合微型創業者做為初試市場的環境,而且上架簡單便捷,又能保證基本的人流,但沒辦法得到客戶的完整資料,就無法收集數據來做更好的優化;品牌的鑑別度也較弱,如何讓客戶願意「追蹤」、日後成為回頭客,也是一大考驗。

若是創業之初人力實在有限,也可以考慮找專門的代操公司來協助,等賺到第一桶金之後再請代操公司做下一步的規劃,也能避免走一堆冤枉路。

五、HOW
了解目標市場、產品發展與競爭對手後,最重要的就是為品牌製定形象,吸引到目標客群。商店的名稱、品牌的 Logo(一併申請商標註冊,才算是完整的保護),還有網店的美編、圖片,甚至呈現的風格,最好做到「一致性」,才能讓消費者感受到用心,而且網站頁面要符合手機螢幕範圍、字體不宜過小、圖片不宜過大,甚至網速也很重要,若是日後成立品牌單獨的 App,也需要注意這些眉角。

另外,如何做到有效的品牌宣傳,也有多種方法:

(一)內容行銷:

例如成立 blog、臉書粉絲團及 IG,分享商品實際上要如何使用。例如食品類就可以提供食譜,或是找人試吃分享,藉由創造人氣開始第一步。

(二)網紅行銷:

找符合商品屬性的 KOL 來分享,也就是所謂的「業配」,至少可以先打開知名度。但在邀請網紅業配前,也要先留意他們是否有推薦過相近似的商品,避免品牌被削弱。

(三)SEO 優化搜尋引擎

如果是成立官網的情況下,需要做好關鍵字研究與分析、網站與內容優化後,才能導引人流出現。產品頁面是消費者接觸品牌的第一步,想要讓他們願意留下,代表提供的資訊要夠充足、豐富,降低他們跳出頁面的機率,「商品標題」下得好、能夠吸引消費者也是關鍵。此外,收集消費者的評價及使用回饋也很重要,不是僅給予他們想要知道的內容就夠了,最好讓他們有超乎預期的收穫。

(四)Google 及 FB 廣告投放:

使用 Google 投放廣告,廣告的收費方式是以「點擊次數」來計算,而 Facebook 在台灣,月活躍用戶就有著 1,900 萬,也是接觸用戶最好的地方。

(五)Line 行銷:

台灣每月使用 LINE 的活躍用戶高達 2,100 萬,可以一對一即時互動,創設官方帳號也能提供多種行銷工具,還可以利用不同外掛模組(如抽獎遊戲)與顧客進行多樣化的互動。商家也能透過互動、綁定會員來收集顧客資料,並進一步分析應用。

電商沒有店面租金問題,也大大減少人力成本,又能 24 小時營業及無國界買賣,進入門檻低也是最大的優勢,但如何避免低價競爭、又要學會數位行銷、數據分析及管理,又是另一門功夫。惟有做好充分準備,進行多方考慮後,才能讓電商之路走得長長久久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